分享嘉宾

硬创大道CEO

陈虞辉

大家好,非常荣幸来到这个地方,脑袋里面装着两个东西,一个小龙虾,一个芯片,其实从昨天晚上一直到现在,对盱眙这边半导体产业发展说实在的,了解不多,一直也是带着疑问。上午通过各位老师、大咖的一些介绍和了解,会有相对更多一些了解。我想从我们产业的后端,因为我是北京硬创大道,我们本身背景过去可以理解成中国本土做的相对比较大,尤其在北方OEM,从这个产业的实际感受和体验来讲一讲前端的关于集成电路、芯片一些话题。

第一句话提出无链不成产业。这个话题已经上午在很多关于产业链里面,每一个环节、细分的一些环节都已经分的很细,不再体现出来。半导体领域来讲属于很长的一个链条,这个链条可能是原来我们理解的补充。我们过去理解链条里面可能更多在说半导体会比芯片前端、封装、材料、设备、设计、制造、芯片产业链,我们可能相对会稍微淡化一些,其实在芯片或者半导体领域来讲,一定不能忽略后端产业链,就是应用端,有话题里面讲到应用驱动,就是市场驱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是市场来驱动、应用来驱动,我们对后端的讨论其实可能不会那么深、那么多,我想更多这个领域。


后端产业链跟芯片前端差不多,也会存在需求、方案、选型、芯片用什么样的工艺,用几个纳米,道理差不多,然后做完以后也会需要设计,我们需要设计中端硬件产品,也需要生产、制造,也会需要测试、论证,他可能有一点差异,但是大的流程差不多,四大环节。所以说,我们去看半导体产业链,我们感觉应该站在前端+后端,完整的角度去看。

这里面不管是前端还是后端有一个共通的共性,很多都是集成电路、芯片的老师,已经有很多理解。我觉得有共性特性,一个产业链长;第二个专业性强;投入性大、关联度高,关联度就是前后段制约会比较大,不是某一道工序、环节攻克,这个产业就做起来,这个应该也是都有共识。包容度低什么意思?就是这个行业,从产品角度开发一个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里面有一个bug,我可以随随便便改改,加个通宵,重新上线,可以低成本快速迭代。但是在半导体,在终端应用或者电子信息产品角度,他的包容度很低,一旦犯错带来的影响和损失是灾难性的。第一,不管哪一类企业,如果小的企业,中小企业我们过去2015、2016年智能硬件非常热的时候就会出现智能硬件创业的坑,不是有难度或者会犯错误,他之所以这个坑,之所以关注这个坑,是因为掉进去发现这个角很难扒出来,所以包容度低。

所以说芯片还是后端,不管是芯片前端和后端,都需要时间积累和技术的积累沉淀。这个技术不仅仅是设计技术,包括制造工艺,有充足的资金、丰富的产品转化和性能优化的经验,所以上午有一个领导也提到,我们发展半导体、发展芯片不差钱我们有钱,当然钱很重要,要有充足的资金。但绝对不是有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些方面角度都得需要,缺一不可。不是说大部分具备,差一点点能够过去,是缺一不可。产品转化、性能优化经验指的也是人才,上午有领导也讲到这个话题。

这里经验为什么打括号,人才一定是培育出来的,他不是每一个人在学校毕业,或者学校之前对某个领域非常有经验,大部分经验是犯错积累,不是听讲课学来的,在实践之中,不断犯错踩雷积累教训,所有教训和经验一定是要有实践机会,所以我的这个理解一定要有机会给我们犯错。当然不能所有错每个人都去踩一遍,这个代价太大,我们能不能把行业里面、同行、朋友之间或者站在一个国家来讲,行业里面所有犯过的错聚集起来,变成我们共性可借鉴的经验和教训,然后上下游协同。这是前面对集成电路、半导体前后段完整产业链的理解。

我们现在国产芯片讲到这里,这一年大家比较关注的,首先就是我们国产芯片在高端芯片领域来讲做的不太够、不太好,这里面问题现在已经得到相应的共识,大家会想到已经看到关注到做的不好,除了起步比较晚,我们应用后端推动力不够,我们都讲市场为导向,客户为导向,这个话没有错,如果客户没有帮助我,没有逼我,没有推动我很难去做要靠自觉主动去发展,就像上学一样,老师不管不鞭策,没有人鞭策,没有人辅导,我们是做不好的。所以,这里面有一个李国杰院士在这些领域,有很多共性的看法。

我们再看看原因背后的原因,后端推动力不足,芯片领域的发展到现在来讲我们要求,或者我们的目标有差异,这个背后隐性原因是什么,我们归纳三块,三块之中有是相辅相成。我们这里没有说哪个,是相互之间的,我们会看到代理不推,当然不是绝对,就是代理不太愿意不太喜欢推国产芯片,目前好一些,从中兴事件之后国产芯片要靠自己,哪怕做一个备胎,根本还是不愿意推。我可以简单讲讲,会有很多行业同行,包括做芯片代理,做一些代理分销商,其实他本身给了我代理,然后分销渠道就是国外某一个芯片品牌,你说现在国产芯片替代,等于对自己原有渠道重组、得舍弃原来的去推动新的未知,换位思考是障碍。利益不是故此失彼。

第二个产品不行,相对来讲高端的国产芯片整体上有差异,这个方向来讲确确实实你去推去用,也没有很好的竞争优势,不管是成本上、性价比上,然后还有很多科研成果,其实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化,我们科技成果的立项体制很多就是完全为了立项、项目做的,当初不是为了市场去做,这些都会导致产品经不起,刚才说的没有机会检验、去验证,没有办法变的有性价比的优势,很难拼出来。这是从产品角度。

第三个角度应用不会,这个感受我很深,在硬件终端领域,包括OEM也会采购各种芯片或者做一些选型开发,这个时候遇到问题,很多的高端应用的芯片我们工程师不愿意用的,为什么不愿意用?技术支持和原来对芯片的了解、理解是没有的。上午我记得有一个讲到一个话题,我们要从人才抓起,从现在的院校抓起,现在在学校学国外的芯片,毕业一出来就会用,让他开发一个产品,首选一定是自己会的,从工程师角度不会选未知、不懂、要学的,所以这应用不会也支撑不了。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就变成恶性循环。所以从技术、人才、利益各个方面,就变成一种割裂化,这是我们从这个角度理解。因为观点前段时间整理分析的时候,也是调研很多业界不同理论,大家还是比较认可这个意见的,当然有些可能也不好说的太直,不是我们产业能解决的。

我们该怎么去做?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推进这个问题?相对来讲更好。这个里面有几个方向方式。第一个从精准入链、错位发力,比如说刚才说集成电路、产业链分的很多有细分,大的领域站在国家或者一个区域,长三角你都可以做的完整,但是如果说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如果真正都想去做到,我觉得这是很大的挑战。当然,我个人观点,或者你什么都想做到位、很好,我建议可以去精准入链找到最适合哪一个点的土壤和资源,然后跟周边的这种优势形成一个错位。江苏有南通、南京、无锡,这些领域在半导体领域已经有很多优势,能不能跟我们的新的定位,我能不能借助周边已经形成的优势找到相对大链条小链条的短板进行错位呢?定好位。

第二个全链资源为我所用这就是借好力,周边的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产业,包括人才也一样,可以为我所用。

第三个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尤其在中国经济体制,发展半导体产业其实很多产业一样,没有政府政策、资金、资本这方面的扶持,确实是相当难。政府扶持其实应该真操作市场来培育,就是市场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管理,刚才谢博士已经提到,整个国际上一样,产业有产业的理解和希望,政府有政府的一些做法和想法,站在我们产业角度一定从市场角度,你不用管太多,市场自然形成很好、很良性的产业生态。

第四个跨区保障、跨链协同,这个讲的比前面更长一些的链条。因为,你后端的争端为需求,我们借力也好、错位也好,其实你要在短短时间要把所有技术全部打造好,还是不太现实的,这里头干嘛?可以放在全国角度,放在全球角度,你都可以去做跨区的,因为很多资源和能力是可以跨区,这个设备、基地落在哪里?那是一个载体,包括线上的一些刚才李总有讲到线上的平台,其实他是完全可以互联网最大好处就是突破区域限制,这个可以作为保障、支撑,然后跨链进行协同补充。整治定好未、找准方向、做对事情,这是概括性的围绕问题我们的建议和看法。

在这里大概讲一个,我们有一个基地跟观点有相通的地方,我们在中关村做了一个创新产业培育基地,我们想法之间思路可以借鉴,中关村有很好的很强的双创的资源,创新创业的氛围在全国不错,但是在转化方面不如深圳,尤其在后面应用终端领域的转化。我们这边做了一个跨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其实就是跟前面讲到的跨区保障、跨链协同想法一样的。

举个例子,这个基地主要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里面比如说传统的制造业,我们怎么去做成智能制造,智能制造跟传统制造业不是一蹴而就,从手工加工流水线到机械化,再升级到我们的自动化,自动化又分初级、中级、高级自动化,再到信息化,信息化产生数字化,智能制造怎么转型,我们把最传统的制造业,比如做服装、做纸板、纸箱,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对传统制造业进行跨界融合,而且只要应对人、应对事做好,也不是不可实现的,所以跨链、跨界非常难,但是跨链、跨界价值也非常大。滴滴打车只是利用了传统的出租行业+互联网,国家也一直倡导互联网+。滴滴大家都熟悉,一旦做成一件事情确实该很多,不管对用户、对企业价值。其他行业很多跨链、跨界跨死了,不是理念有问题,而是对未知技术或者理解、经验一些盲区,技术盲区之间犯的错特别大,一旦犯错包容度又低,就容易带来致命的灾难。所以说集成电路领域其实也是一样,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刚才讲到这块。

这里介绍我们的情况,因为大家对硬创大道有一些了解,有一些半导体领域有些圈子,包括今天有很多老朋友,也有很多新朋友接触还不多。我们实际上最早提出产品孵化,产品孵化这个词提出来全国有很多孵化器、加速器用这个词。产品孵化我们觉得孵化器,做产业孵化,做所有孵化器不是渐渐提供产业空间、水电气暖、知识、法律等等,而应该更多提供测试等领域能不能帮上忙。第二个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者;第三个电子产业链前后端打通的链接者,这是要去做的,为什么做这个产业链,产业链前后链打通,在后端终端一直在这么做,因为我们背景在1983年做电路板,我们把整个全部做通,这个在全国没有这样的公司。我们非常理解一个产业链前后链打通有多重要,对客户对我们自己,我们是一步步被逼,我们今天放在链条更长的角度,我们能不能芯片这个领域,我们能够各个端,不是靠我们能做的到,如果都去真正打通,产业生态培育才可能会真正更多市场化的思想去做。再一个电子产业链能力单元供给侧改革的重组者;工业互联网产业的参与者。智能制造2025听说不能讲了,马上改掉。我们作为其中贡献力量,我们其实做好自己本质定位就是跨链、跨界、跨区服务。

这个是围绕这个话题,话题比较大,一些细的点没法展开讲,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谢谢。

本文内容来自“2018中国半导体生态链大会暨半导体生态链核心基地与产业支撑中心成立大会”会议资料,经嘉宾允许,作者将内容进行整理发布,原创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授权。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