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嘉宾

博世亚太区销售及业务拓展总监 

赵宇

大家下午好,谢谢主持人,主办方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在这边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对物联网的体会包括我们的一些实践。

实际上刚才前面沈教授开场讲了关于硬科技,20年发展的这样的规律,我觉得他的总结非常到位,为什么呢?因为他讲的从一个大型机到个人电脑,到我们讲的移动端的手机这样的发展的路径,到后面的工业4.0,我这张图恰恰是可以跟他讲的有一个非常好的衔接,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样一个产业的发展,就是讲互联网或者物联网的关系,这两年讲的最多的词不是互联网,有人叫互联网的下半场,有人叫产业互联网,我们叫做物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以后,下一个产业的机遇在什么地方呢,目前我们来看在物联网这样的大的产业。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刚才看到过去20年的发展,其实从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对象实际都是我们讲的人,作为一个信息交互的对象在做的。也是因此所以看到很多互联网的应用的场景,其实在我们的第三产业,尤其在跟我们个人很多生活相关的领域,随着这样的一个互联网整个的技术的蓬勃发展,再往下阶段的发展,不仅仅要连人,进一步连我们的物,这样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使得我们所有的物要更加智能化,同时经过这样的连接以后,会产生很多新的这样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中国政府讲互联网+,讲很多细分行业里面的智能化的趋势,随着这样技术的发展,我们看到从一个第三产业,往第二第一产业渗透,也是这样的一种技术发展的必然的趋势。尤其是今年整个产业的大环境,不是特别好,包括说我跟很多投资人交流,很多投资机构,现在投资的方向,也在发生转变,从过去的投向2C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场景,更多往2B,企业端做投资,进一步验证了这个发展机会,作为未来新的一个领域看待。

实际对物联网的理解,到今天为止,大家应该都已经有所耳闻,更重要的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关注物联网这样一个产业的原因,实际这边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概念,叫百分之一定律,当物联网这样的技术落在不同的行业里面,哪怕说我对这个行业,产生1%的变革,无论是说我提升了1%的效率还是降低了1%的成本,所带来的产业的机会,都是巨大的。所以本身物联网我们讲的不仅仅是一个设备跟设备之间的互联技术,或者把这些数据采集到云端样的技术,而是最终是说,去解决不同行业内的这些产业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商业模式的变革,我会通过一些案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这也是为什么实际上这样的一种技术,我们套用当下比较流行的名词,实际也是我们中国在推行的叫供给侧改革的利器,因为对很多产业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物联网在中国讲了不止十年,08年温总理提出感知中国,2015年李总理提出了互联网+,实际这是一个一脉相承的一个递进的关系,我们今天来看,除了说我们刚刚看到的一个必然的趋势,跟一个巨大的市场,潜在的市场以外,它的挑战到底在什么地方?有挑战就有痛点,对所有的企业,包括在座的各位反而是一个机遇,左边是大家比较熟知的物联网的四层概念,从最底下的数据的采集,感知,到传输,到平台,到最终是落在不同行业里面的应用,刚才提到,物联网是要解决产业的应用的问题,这里面实际上我们看到在不同的这些层次上面,都是有一些目前的挑战的,我们一个一个来看。比如说最下面,实际上采集端,其实也是目前限制物联网发展最大的东西,85%的现有的系统,其实还不具备联网的能力,举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大家如果在家里除了上网的路由器,一直讲智能家居,多少家居上网了,行业里面,工厂一直讲智慧工厂,多少设备已经联网了,很难。尤其是对这些工业应用场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设备可能是十年前,20年前的设备,不可能说我立马去换新设备做,80%是没有联网能力,更多系统没有考虑数据的分享,因为物联网是数据经济的产物,最终通过数据驱动价值,但是这些设备,在最早的时候,没有考虑说,怎么样去获得数据,或者说即便考虑了接口,很多接口可能是用来做诊断用的,是用来做控制用的,这样的话安全性是没有保证的,怎么样通过这些端口拿数据,也是一个挑战。放在物联网的产业发展面前最大的挑战就是数据采集。为什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端,中国世界发展这么快,因为大家获取数据的成本是0,那些企业,都是每个人去贡献自己的数据给到第三方,这个是限制物联网发展的挑战之一。

获取数据以后,不同数据的接口的标准问题,怎么做协议的规划,也是限制物联网做数据汇集,降低信息孤岛的另外一个挑战,第三个还是缺乏针对物联网应用优化的数据平台。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转型,从互联网做物联网,但是本身设计逻辑,就是基于互联网跟人对接,怎么做设备管理比较少,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做物联网平台。最后一个,把设备连起来,把数据采集上来,数据在后台了,到底解决什么样的企业的痛点,不是一个报表看数据,这样企业不愿意买单,还是要解决具体的行业的问题。

当中两层偏IT,中间层的东西,但是最下面数据采集,采集什么样的数据,最上面的应用,其实跟行业相关的,所以大家看一下,我们讲的整个物联网的东西,看起来跟互联网类似,涉及的领域跟专业知识非常跨界,物联网里面强调非常多的是术业有专攻,更加强调跨界,才能在物联网的应用上面有快速的发展。

很快介绍一下博世公司,博世的发展也验证了沈教授讲的企业的一个发展的路径,博士是德国企业,700多亿的销售额,是百年老店,最早做汽车发家,到今天为止,除了整车不造,核心技术很多都是博世提供,最后博世发展是工业、消费类,博世西门子的家电,还有安防领域,是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同时博士面临基于下一代信息技术的变革,博世的做法,自己在两块业务上做了投入,数据采集和平台,偏IT,博世作为传统企业,不关注,我们在数据感知和后台应用软件,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帮助我们自己的传统业务,做赋能,升级换台,做到物联网时代的一个实践者,同时把这样的一些先进的一些应用场景跟理念作为整体的方案推给第三方,我们既是实践者也是供应商,这个很多中国的企业可以借鉴的。包括说后面介绍我们具体的一些物联网的应用,可能又是在座的很多创业企业可以借鉴的。为什么呢,因为我所在的部门,我们叫做博世物联设备解决方案公司,这个部门是博世2013年成立的创业公司,定位的应用场景很明确,就是做数据采集,就是感知这一块,博世做感知有一些先天的优势,因为早在30年前,博世汽车的缘故,汽车里面用到很多传感器,我们最早传感器的研发为汽车使用,十年前我们消费类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博世把很多传感器的器械用在手机平台里面,今天70%的手机里面的传感器的芯片,比如说加速度、陀螺仪都是博世提供,本质我们在传感器,也是全球最大的供应商,我们这个部门,不是提供芯片的,为什么呢,因为博世发展到传感器的后期,我们发掘物联网的领域,这是一个新的会用到数据感知的应用场景,这个场景客户需要的不是一个芯片,需要的是一个解决方案。来解决具体的应用场景的问题,而这一块有很多碎片化的应用,单单靠单颗芯片没有办法解决,13年成立了我们这个部门,所做的事情基于我们讲的感知技术跟芯片,同时结合一些主控芯片,这个是第三方的,包括传输等等此类,加载上面的一些软件的算法,变成是一个智能的感知终端,提供给这样的一个物联网的产业。

这个是我们提供的一系列的产品,有针对的是物联网早期验证,小规模实用的通用产品,还有博世认为有机会起量的交通工业、物流这样行业细分的智能终端,举一个例子,以通用的为例,今天没有特别量大的场景使用,更多是通用的场景更加适合很多产业的早期,比如这样小的智能感知终端,只有名片的三分之二,里面集成了八种传感器,不单单做数据的采集,可以做软件的二次开发,做硬件的扩展,使得很多物联网项目的早期,跟项目性的方案的部署,都可以拿它做很快的应用场景的落地,这个是这样的一个产品的定位。

很快我进一步分享一些应用场景,实际物联网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创新,更多的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个企业原来是一家咖啡机的制造供应商,原来是把咖啡机卖到很多的2B的市场,比如公司、写字楼里面去,但是面临很多的同质化的竞争,所以考虑就是说,企业的转型,怎么转,我变成是不是一个卖咖啡机的公司,我是一个提供咖啡服务的公司,这样的话很多它的客户,就不是把咖啡机作为资产,作为运营的成本,通过使用咖啡的数量收费,对传统的咖啡供应商提出新的技术要求,作为它的资产放在不同地方,需要知道咖啡机的使用情况,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进一步促销,增加咖啡的使用量,但是大家知道,如果要实现这样的一种变化,我要么设计一个智能咖啡机,要不开放一些模块,看有没有办法采集到刚才讲的数据,这些对传统的没有开放接口的设备,对这样的一家非智能技术的企业,做这样的开发都是成本很高的事情,有幸跟博世合作,上面贴了我们的传感器,仅仅是3M胶的贴的过程,可以知道所有的应用场景,通过振动波形的采集,把这个数据传到云端,通过振动波形跟不同的口味的比对。可以非常精确的知道整个工作的过程,进而知道使用情况,这就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跟传统企业的一个结合,在我们讲的服务模型创新,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今天我们刚刚讲到,物联网用在产业里面,其中很重要的一块叫智慧工厂,中国叫智能制造2025,德国叫工业4.0,博世也是发起人之一,同时我们参与了很多中国智能制造2025的规划,我们本身做了很多实践。下面很快分享一下这个领域我们的一些实践跟感悟。在西安,在陕西也有很多的这样的制造性的企业。

总而言之,刚才讲到所有的技术都是协助产业行业的升级换代,那么所以在这样的一个工厂的领域,同样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本质上还是把这样的技术跟我们讲的工厂非常核心的因素结合,用在物流、设备、物品等等,包括对人员的管理方面。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后面很快做一些案例的举例。

这个是我们整个方案的概览,更多希望大家可以理解是一个理念和思路,首先作为一个智慧工厂,我们不是做一个单一的项目,做一个单一的项目,变成一个信息的孤岛,一开始做整个工厂的数字化,讲把所有的数据可以都采集上来,在同一个平台上面,进一步去基于数据去做不同应用场景的案例的落地,智慧工厂的核心实际是整个物联网的端到端的赋能平台的实现,从数据的采集、传输、平台侧,数据的汇聚,结合一些通用的算法的处理,这个就是整个端到端的一个到支撑平台的一个架构。涵盖了很多不同种类型的数据采集,每个点都有很多的商业机会,大家可以尝试,唯一没有放的就是应用场景,每家客户有不同的场景,我们作为定制化的场景考虑,往下走的所有东西,都可以最大程度实现标准化,只有标准化才能实现物联网的规模和产业化。这是工厂端的闭环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对很多的老旧工厂都有比较好的认可,也是李总理去年两次调研我们这个方案在很多工厂的落地。

接下来我讲一下在工厂内的一些关键应用场景的一个案例,第一个也是比较主要的就是我们讲的针对设备管理,既然是连物,工厂的机械设备是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这个里面应用的具体的案例,不同的工厂不太一样,有的工厂希望说做使用率的监控,因为工厂的使用率就是我们讲的资产的有效的价值发挥得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参考因素,因为很多的工厂,是预知性维护,主要的目的为了不可测的宕机,实现柔性制造的目的,通过传感器的部署,采集我们很多的设备的使用状况,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数据是本身我们设备端里面不具有的,通过快速部署的采集,后端的算法和处理,可以非常容易的知道我们这个设备当下的使用状况,是不是一个趋于故障发生的一个节点,提前报警,降低非预测宕机的情况,这些都是实际的案例。实际上大家看到,实际是我们在上汽大众实际落地的项目。

另外一个我们讲的物流,中国的物流成本非常高,是美国的一倍,很重要的原因,除了本身我们的交通路况,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整个物流的监管的整个成本,也非常非常高,因此我们同样有应用场景,这是华为,很多高精密的通讯设备,发掘在运输途中,出现了很多的损坏,导致到了客户端,安装的时候,发现很多设备点不亮,因此就通过我们这样的一些可视化的一些传感的端到端的技术的方法,做整个物流的一个可视化的一个监控,来监控它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它的一个物体的状态,是不是振动过渡,有没有一些货物的跌倒,降低运输途中导致的这样的一个不良率的问题。

最后一个,其实刚才讲到,其实这样的一种应用场景,不单单可以用做管物,管设备,可以管人的,还是以工厂为例,工厂很难做到无人工厂,很多关键节点还是需要工人操作,反而因为这样的工序,操作工的失误导致很多不良率的发生,我们开发了一个智能手套,可以采集工人的整个操作的过程,包括手指的动作,一方面可以做新员工的培训,很多新员工培训,不需要专家在旁边专门看,通过这套系统可以看他是否是一个熟练工,实际的关键工位,可以通过这样的手势的操作,判断他有没有一些失误导致的问题或者说一些工位的一些我们讲的节拍是不是因为人为的失误导致节拍的增加,变成一个瓶颈。

这些都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细分的点上的应用,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有机会我们可以做进一步的交流。

最后我总结一下,几点内容比较关键,第一个就是我们整个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将来机会的关键点,无论是产业的趋势还是投资,更多的机会是在产业互联网,或者物联网这一块,大家可以进一步关注。第二个目前的挑战还是在采集端,挑战比较大一些,适用不同细分场景的智能感知终端还是比较少,即便是博世我们部门,以这个为中心,我们开发的只是几款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东西,物联网的应用场景非常多,所以这样给了很多的企业,尤其初创企业很多的机会。最后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跟产业相结合的领域,不可能有一家独大,我不认为互联网公司可以颠覆传统行业公司或者传统行业公司进一步吞并了互联网在产业这一块的机会,这一块必须要是一个跨界合作,因为这里面的很多知识点,是一个相互交融的过程,只有我们共同的这样一个协作,才可能把物联网的这种技术,在不同行业领域落地,做到更多的发展。

谢谢大家。

本文内容来自2018西安国际硬科技“芯”产业创新创业峰会会议资料,经嘉宾允许,作者将内容进行整理发布,原创版权所有,转载必须授权。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