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的普及让智能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显得愈发重要,在对 6000 多名用户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人月均消费里只有两成用到了现金。四成的人出门时身上的现金少于 100 元,而且 73% 的人表示只有在非用不可的情况下才会用现金,72% 的人认为 100 块的现金可以使用超过一个星期。即使出门时口袋里一分钱没有,绝大部分人都表示情绪稳定,手机支付是他们的定心丸。女生比男生更淡定,因此女性携带的现金更少,平均只有 257 元,男性为 320 元。”上面这段调查来源自腾讯发布的《2017 智慧生活指数报告》

随着支付宝与微信两个超级巨头开始争战无现金支付领域,在“扫码红包”与“支付优惠”这个屡试不爽的刺激下,移动支付逐渐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之中,尤其是年轻一代,出门只带手机俨然成为一种潮流——就像上面那段报告所述。在追求交易便利、简捷的过程中,无现金支付的理念其实早就在金融生态中存在,在不同交易场景下呈现多种无现金支付方式。

磁条卡

无现金支付的首位参与者当属信用卡了,消费者刷卡便捷又时尚。信用卡是一张物理卡,卡片信息存储在磁条,成本较低,但磁条内的数据格式公开,因此,信用卡可以轻易被复制与盗用——这个技术缺陷也成为日后革新的最大动力;另一方面,每次消费者刷卡时,商户还要向银行系统支付额外的手续费,对于中大型商户来说,可以避免现金的保管风险,减少现金清点工作量,但对小商户而言明显不划算,普及度大家也有目共睹。

IC芯片卡

非接触式IC芯片卡,芯片卡上加载了电子现金账户,用户不用输密码,挥卡即可消费。由于内置了加密芯片,因此卡片被复制的可能性降低到了零。常见于我们的银联闪付卡与公交IC卡。还有一种类似于闪付的方式——手机钱包,由中国移动发起,应用NFC技术,用户在POS机等设备上刷手机便可完成支。

到这里我们先总结一下,这一代刷卡支付的技术基础便是NFC/RFID技术。RFID,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本质上也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也是通过无线电磁波来传送数据。RFID分为被动式RFID与主动式RFID。被动RFID一般是指不带电池的无源RFID,其完全依赖于接收电磁波来驱动电路工作,标签的可识别距离不会变化。就像我们的公交卡,闪付卡。

说完RFID,再来说说近场通信(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目前手机非常常见的一个通信接口。可以让智能设备通过相互靠近的方式来交换数据。NFC设备也可以与一个无源的NFC标签之间进行通信,这个通信方式就和RFID是一样的。NFC可以理解为RFID技术的一个子集,使用的是13.56MHz频段,而RFID还包括其他频段。如低频段有125KHz,高频段有13.56MHz,超高频段有433.92MHz、915MHz,还有微波频段的2.45GHz等。

NFC芯片的集成度更高,包括了读卡器与标签于一体。另外NFC的双向通信能力得到了加强。也就是说,NFC不仅可以当做标签来做识别,还可以作为一种双向通信方式用于数据交换。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手机即可以当做公交卡在车载终端上面刷卡,又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读取公交卡信息,或给公交卡充值了。

在不瘟不火的刷卡持续了多年后,支付宝与微信开始的线下扫码支付补贴大战正式拉开了下一代支付的序幕——二维码支付。

二维码

二维码,又称二维条形码(QRC: Quick Response Code),最早源自日本。它是有数学意义上的二维空间阵列组成的矩阵符号,遵照比特流规律,以特定的几何图形,按照一定规律(码制)在二维平面以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和储存信息,包括文字、图片、网页地址和程序等,具有存储信息大、纠错能力强以及加密机制等优点。同时,它可以储存并显示在各类媒体介质中,包括纸质、图片和网页上,具有易于传播,方便识别等优势 ,用户通过设备中安装的扫描软件识别二维码,即可快速获取该二维码中相应信息。

二维码技术则是对二维码信息进行编码、纠错、图像处理及加密等动作的条码技术。它集信息编码、信息传递、图像处理、数据加密等技术于一体,以实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信息快速传递。

与上一代无现金支付刷卡方式比较,二维码更多还是基于软件与云的方式实现,对硬件的依赖程度降低到几乎所有智能手机都支持的硬件水平——有一块显示屏,有摄像头。这也为其迅速普及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与群众基础。

没有了硬件上面的安全性保证,二维码也不是孤单在战斗。我国银联也发布了《中国银联二维码支付安全规范》,不仅重新开启了二维码支付通道,而且从安全上受理了各终端对于安全的要求,规范了交易过程中对于资金以及账户的安全,为各大商业银行以及二维码支付开发者提供了标准化的安全规范。

优秀技术的大背景,安全规范的框架下,二维码支付掀起了无现金支付的革命。从技术的角度上讲,另外一个技术不得不谈,那就是“刷脸”技术。

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脸型与面部特征为“刷脸”使用的身份识别提供了技术实现可能性。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刷脸已经有很多应用,如考勤机,某打车软件,还有苹果手机的面部识别解锁手机功能。在这些应用里,面部识别的安全度级别相当较低,但是对于资金账户来说,面部识别的准确度则要更高,更安全。可喜的是,招行,建行,农业银行已经开展了刷脸取款的典型应用的商用,限于技术成熟度与硬件成本,暂时尚未铺开应用。

科技进步的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面向更高、更便利生活的目标下,这场革命还在继续,也许下一个就是刷脸支付吧!——至少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手机没电而无法刷地铁卡出站了。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