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说芯语”已陪伴您1201天

处理器芯片CPU,是电子设备的大脑,你在几乎所有电子设备里都会找到它。能做CPU的公司很多,但全世界的CPU却主要基于两种结构:一个是英特尔AMD在用的x86架构,另外一个是苹果高通海思等等很多公司在用的ARM架构。


直到最近几年,一个名叫RISC-V的新架构横空出世,谷歌、高通、英特尔等国外公司,阿里平头哥、华为、中兴等国内公司,都已经在深度布局RISC-V CPU了。甚至有人说,RISC-V会和x86和ARM形成CPU领域的三足鼎立。


那么RISC-V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独到之处值得受到全球的关注?它对中国的芯片行业、特别是最关键的处理器芯片领域,到底有哪些好处?能否帮助中国芯片实现突围?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RISC-V:x86与arm之外的第三极

处理器芯片是电子产品和设备的核心,而处理器芯片的核心,就是指令集。指令集就好比是我们语言的语法规则,根据这套语法和规则,我们就可以遣词造句写出不同的文章。


不管是x86、arm还是RISC-V,其实都是一种指令集,就好像中文、英文、日文一样,都有着不同的语法和规则。根据指令集规范,就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处理器,比如基于x86的酷睿和锐龙,基于arm的苹果M1和高通骁龙,基于RISC-V的平头哥玄铁和中科院计算所的香山,等等。


RISC-V之所以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是因为RISC-V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源、开放、免费。在RISC-V出现之前,主要的指令集都归少数几个大公司所有。比如英特尔和AMD拥有x86指令集的所有权,但他们并不对外授权,而是直接做成芯片自产自销,借着互联网的东风和个人电脑的普及,英特尔与微软达成了Wintel联盟,让x86成为了现在计算机领域使用最广泛的指令集。


相比之下,ARM稍微开放一点,它并不自己设计生产芯片,而是授权给苹果高通英伟达这些公司,让它们使用ARM指令集架构去造芯片,每造出来一颗就收一点钱。而趁着移动互联网的浪潮,ARM与Android联手,主导了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


不过不管是x86还是ARM,它们这些语言的语法规则都是少数几个大公司制定的。你想说这门语言,或者你想用这门语言写文章,那你就要先花钱买这些公司的授权。如果张三有个绝妙的想法,需要用一种处理器芯片去实现,但是兜里连一个大钢镚都没有,那就没办法去实现这个想法了。


因此在2010年的时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几位学者,包括后来获得图灵奖的David Patterson教授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指令集应该免费 – Instruction Sets Want to be Free” 。也就是说,需要有一个全球通用的指令集标准,这样全世界所有的张三、李四,以及所有的公司和大学,都可以基于这个标准去做自己的处理器。而更重要的是,这个指令集标准应该是Free的。他们当时团队4个人仅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RISC-V指令集的设计和开发。


值得一提的是,RISC-V这个名字由两部分组成,RISC指的是精简指令集。和它相对的是复杂指令集,也就是CISC,x86架构就是典型的CISC。而这个V其实是罗马数字的5,所以RISC-V的意思就是第五代精简指令集处理器。这是因为伯克利的David Patterson他们之前已经做了四代RISC,所以最终留下来的是第五代,也就是RISC-V。


RISC-V的核心理念就是“Free”,这个Free其实有几层含义。首先就是免费:和x86、arm不一样,RISC-V是完全免费的,没有授权费,没有黑心中间商赚差价,但这只是它最底层的意义。


Free在英语中还有“自由”的意思,也就是说RISC-V是开放的,使用起来也非常自由,你可以自己给他加新的指令,可以在原有指令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甚至也可以删掉那些不必要的指令,最终实现一个专门为你量身定做的处理器芯片。


就拿人工智能应用来举例,RISC-V里就有专门的矢量指令扩展,它就是用来加速人工智能应用里常见的矢量运算的。很多的RISC-V处理器也通过在芯片里集成专门的矢量执行单元,来重点支持RISC-V的矢量指令。比如阿里平头哥的C906,就可以支持INT8到INT64、FP16到FP64,以及BFP16的这些新型数据格式。


RISC-V有着很高的灵活性和可定制性,这特别适合于AIoT这种非常碎片化的场景。很多的智能设备的功能各不相同,一方面并不需要一个面面俱到的CPU去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对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还需要专门的优化,同时还要兼顾高性能和低功耗。这样一来,RISC-V就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配置,特别适用于这种有很强碎片化的场景。


很多人觉得RISC-V只能做低端低性能的处理器,其实并不是这样。比如率先实现对安卓系统兼容的玄铁C910、还有很多朋友都听说过的香山处理器,都是高性能RISC-V处理器的代表。


除了通用性能之外,RISC-V在专用性能上也可以做的很高,比如前面说的平头哥C906对人工智能的优化实现,包括对矢量运算的支持、对不同数据精度的支持等等,都可以让C906的AI性能上一个大的台阶。


在全球的人工智能领域有个基准测试叫MLPerf,各种AI芯片做出来之后都会拿MLPerf跑个分。除了传统的那些人工智能的大规模高算力的场景,近两年MLPerf增加了一个叫Tiny的新分类,专门针对低功耗和高性价比的AIoT领域。


在4月7日的最新榜单里,平头哥玄铁C906在全部4个基准测试的数据上都拿到了世界第一,并且领先第二名10到20倍,这也创造了RISC-V架构在MLPerf tiny里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平头哥做的这个并不是AI加速器,而是直接在RISC-V CPU里提供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支持。这样就比使用额外的AI加速器有更好的能效。


提升性能的秘诀:软硬件协同


有了指令集和处理器芯片本身,其实还远远不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立门户,在很短的时间里自己任意设计一套新指令集RISC-250。但是为了让它真正广泛的用起来,配合这个芯片硬件进行使用的软件同样重要。


之前写过,“没有软件,芯片就只是昂贵的沙子”,软件给芯片注入了灵魂。再拿人工智能举例,即使芯片上集成了指令集扩展和矢量加速引擎,也需要通过软件给开发者提供使用的方法。


但是说起软件,其实并不是只有一种。芯片厂商通常会提供一系列不同的软件,并且像夹心饼干或者汉堡一样把它们一层一层摞起来。这样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每一层专注于某个具体的功能,而不需要设计一个巨大巨复杂的软件负责所有事情。


比如平头哥就有一个名叫HHB的软件框架,它是平头哥提供的一套针对玄铁 CPU 平台的神经网络模型部署工具集,包括了部署神经网络模型的时候需要的编译优化、性能分析、过程调试、结果模拟等一系列工具。


HHB在整个软件大汉堡的中间,上面是Caffe、TensorFlow这些业界通用的机器学习库和框架,下面是用于底层硬件实现的函数库和系统环境。HHB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负责将上层机器学习框架训练导出的各种模型文件,转换成底层的函数库的调用。HHB的功能还有很多,包括支持多种数据类型的多种量化方式 ,可以自动为指定的玄铁CPU平台选择最优的量化方案等等。


除了HHB,平头哥还有一个叫CSI-NN2的开源神经网络加速库。它一方面对各种常用的算子进行了接口抽象,另一方面考虑了不同的数据精度和量化方法,针对CPU的流水线,分支预测和高速缓存这些硬件特性进行了代码优化。这种软硬件结合的优化方式,其实也正是现在处理器芯片设计和优化的最主流的方法。


有了软件、框架和函数库,还需要一个集成的开发环境把这些工具整合起来,并且给软件工程师提供一个统一的开发界面。再拿平头哥举例,他们提供了一个叫剑池CDK的集成开发环境,它能自动对接底层的RISC-V芯片平台,并且自动获取芯片上面的开发资源。


剑池CDK主要包含四个部分,分别是各种开发包和组件、图形化的编辑器、调试器、还有分析器。这四个部分,其实也是绝大多数软件或者嵌入式开发环境都会包含的主流配置,但是剑池CDK把这些集成到了RISC-V的芯片开发里。


通过提供的这些开发包和组件池,开发者可以直接在这个池子里选择需要的组件,然后拼接成系统,这一方面增强了组件重复使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芯片的开发速度,不需要开发者自己再造轮子了。而产业链下游的厂商,则可以根据对市场需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更定制化的AI功能和应用。


处理器生态: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

前面说过,RISC-V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开源开放。比如平头哥就开源了包括C910和C906在内的四个玄铁RISC-V处理器、以及相应的多个操作系统和全栈软件工具。这种开源的商业模式,和人们的传统理解相比其实有着很大的差异。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我把所有的源代码、文档和秘密都公开了,那我还怎么赚钱,还怎么活?


开源的逻辑是,仅凭一家公司或机构,很难既完成核心技术突破,又能在此基础上实现丰富多样的应用开发,而后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生态,它往往更能决定一个架构的兴衰成败。英特尔与微软,Arm与安卓,这两大架构的成功,都极端依赖于生态的繁荣。


有一个说法,在处理器上投入1块钱,生态就会长出20块钱,生态是处理器架构发展的价值放大器。这也好理解,如果每个人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迟早会遇到发展的瓶颈。只有不断把生态这个蛋糕做大,每个人才能分到更多的蛋糕。


另外,生态的好处就是,每个人都可以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去做,不需要从头造轮子,这也将极大加快创新涌现。事实上,软件开发早就基于开源生态了,比如某个公司想做一个APP,肯定绝大部分代码都不需要自己写,可以直接在开源社区里获取,而自己只需要专注在那10%的、和自己业务直接相关的代码开发上。而就是这10%,才构成了这个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大大降低了软件创新的门槛,国内外的那些互联网巨头,其实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成长起来的。他们也成为了软件开源生态的主要贡献者,比如前面说的TensorFlow、PyTorch这些AI框架,还有Linux、Redis、Kubernetes等等。


尽管硬件开源还是件新鲜事,但如何去做可以参考软件开源。比如我想做一个定制的AI芯片,就完全可以拿平头哥开源的玄铁C906,然后在上面加上我的核心算法、或者对RISC-V的指令集扩展,并且再用开源的EDA工具,就能快速地完成一个AI处理器的设计开发。这种方式,在x86或者arm时代,是绝对不可能想象的。


结语

在开源软件里,Linux是整个生态的基石。基于Linux人们开发出了编程语言、编译器、开发框架模型等等一整套工具链和大量开源软件。


在芯片领域, RISC-V未来和可能会像Linux那样,成为芯片和计算机创新的基石。处理器性能刷新,软硬件协同效率提升,芯片应用越来越广泛,匹配领域也不断扩大,种种迹象表明,现在我们已经走在了RISC-V生态繁荣的前夜,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软硬件开发者加入这个生态。



———————– END———————–




推荐阅读:

昨天辟谣今天成真:吴雄昂被废黜,安谋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新任管理层上任

从国产替代到一半美国造,荣耀怎么了?

跳槽就涨薪50%?一年内10家芯片企业专家出走,人才大战开启

300多家全球半导体公司股票投资指南

中国半导体企业百强榜
中国芯片替代方案公司名单

芯片股连续破发,我应该庆幸
被断供4年后,华为终于要有芯片了?

苹果正成为一家领先的芯片公司

中国芯片企业又崩了







是说芯语转载,欢迎关注分享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中国芯片,如何靠RISC-V突围?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